一、AEC的概念解析
AEC(Active Electrical Cable),即有源铜缆,是一种通过集成信号处理芯片(如Retimer)来增强铜缆传输性能的高速连接方案。与传统的无源铜缆(DAC)相比,AEC在两端加入了时钟数据恢复(CDR)芯片,能够对信号进行放大、重整和修复,从而显著提升传输距离和信号质量。
AEC与DAC、AOC的区别
1. DAC(直连铜缆):无源设计,成本低但传输距离短(通常3米以内),适用于短距离机柜内连接。
2. AOC(有源光缆):基于光纤,传输距离长但成本高、功耗大。
3. AEC(有源铜缆):兼具铜缆的低成本优势和信号增强能力,传输距离可达7米以上,功耗仅为AOC的一半。
核心技术特性:
二、AEC的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
技术原理
AEC通过以下技术实现高性能传输:
1. 差分信号传输:抑制电磁干扰,提高抗噪能力。
2. Retimer芯片:对信号进行重新定时和驱动,补偿铜缆损耗。
3. PAM4编码:提升单位符号的数据密度,支持更高带宽。
核心优势
三、AEC的应用领域
1. 数据中心内部连接
AEC主要用于服务器与交换机、机柜之间的短距离(<10米)高速互联。例如,英伟达GB200 NVL72机柜使用AEC替代传统DAC,单机柜需5000根以上铜缆,显著提升带宽密度。
2. AI算力集群
AI训练和推理对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。AEC在GPU/TPU集群中用于连接算力卡与交换机,例如亚马逊Trainium2芯片需3根800G AEC实现5120Gb/s带宽。
3.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
随着5G和边缘节点部署,AEC在低功耗、高密度的场景中替代部分光模块,降低总拥有成本(TCO)。
四、AEC的行业影响
1. 重构数据中心产业链
2. 市场增长与竞争格局
3. 推动技术标准迭代
AEC推动800G/1.6T高速网络普及,并促进PAM4编码、SerDes芯片等技术升级。
五、挑战与未来趋势
技术瓶颈
未来趋势
1. 速率升级:向1.6T演进,适配下一代AI芯片。
2. 智能化整合:结合FEC(前向纠错)技术,提升抗干扰能力。
3. 标准化扩展:推动AEC与光模块混合组网的标准制定。
六、实用建议
企业布局方向
1. 技术研发:聚焦Retimer芯片自研,降低生产成本。
2. 生态合作:与云厂商联合测试,定制化开发AEC方案。
投资关注点
技术选型建议
总结
AEC作为铜缆技术的革新,正在重塑数据中心和AI基础设施的连接生态。其低成本、低延迟的特性使其成为短距离高速传输的最优解,而产业链的国产化突破也将为全球市场注入新动能。未来,随着技术迭代和标准统一,AEC有望在更广泛的场景中替代传统方案,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技术之一。